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持續的寫文章了…。在這次經歷的一些風風雨雨後…為了讓更多想學習的朋友能夠透過自學的方式學習數位音樂的製作與編曲…未來我將會努力嘗試製作一些關於軟體使用操作上的一些文章或是影片。目前主要撰寫內容會鎖定在 Studio One 3 和 Logic Pro X 這兩套軟體(太多內容要寫了,如果不鎖定的話 .. 應該會寫得很沒有系統吧?而且也寫不完..)。
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樣的企劃可不可行,但總得試試看才知道對吧?如果你有意願協助我完成這件事情,請稍微關注一下 LiSWEi 的臉書專頁。
如果沒有太多的經費,該怎麼自學寫歌、編曲、混音。
在此也分享一下我自己在學習時遇到的一些心得。首先,在影片與文章兩種學習方式中,我個人比較偏好文字的學習多過於影片;其原因是文字的學習方式可以依照自己的學習步調來 “搜尋”、或是 “跳過” 某些特定的主題與內容。影片的話就得依靠講解人與製作者的功力了,是不是能簡明扼要的去陳述那些內容? 不然的話.. 對於觀看的人來說會有點冗長、某種層面上來說.. 比較沒有效率。
為了要了解其他的教學工作者是怎麼在教軟體、編曲、混音.. 等等的知識;我也會上網購買一些原文的教材、以及教學 DVD 等等的參考資訊來進修、同時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因為我認為只要是能幫助到你達成目標的話,所有的書籍、DVD、只要是在合理的價格內,絕對是一項最好的投資!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多數的原文書籍都是在日本書店找的音樂製作相關資料,其中包含 ”數位音樂製作軟體” 的說明書、”混音”、以及 “MIDI 編輯”…等等的 “作曲”、”編曲”相關書籍。同時也會使用 E-mail 訂閱各大網站的音樂相關資訊。但這部分會有點辛苦.. 因為根本就沒有看完的一天、而且..比較沒有整理好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這樣的知識通常會比較片段,鎖定在一個主題、適合對相關領域已經有一定知識的學習者。
外語對於自我學習所帶來的好處
就如同我前面所寫的.. 就我個人來說多數的音樂製作相關知識都是來自於日文的原文書籍或是網站,但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日文很好的人!日文之所以會好.. 是為了要學音樂。
怎麼說: 「日文之所以會好.. 是為了要學音樂」呢? 這說來有點話長.. 總之呢,在中小學的時候,我經常翹課、英文課除了會 ABCD 以外.. 單字根本也沒認識幾個,所以到了高中時就挑了一個日文科的學校來念 ( 繼續逃避學英文這件事 )。
但如果你以為我是在高中時後日文就已經很好了… 那可要讓你失望摟… 因為學生時期的我根本就是個小屁孩!上課要考的單字幾乎都沒什麼在背,直到高中畢業也就只有日文三級檢定的程度。畢業後的我才慢慢確定自己是有多麼希望 “能夠在未來一直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也因此開始認真的思考該怎麼學習吉他以及音樂製作相關知識這件事。
剛開始的時候雖然也有找了很多朋友推薦的中文音樂書籍來看,但書籍裡還是有很多的英文專有名詞,還有一堆繞口的中文名詞解釋… 讓當初的學習完全呈現在一個 ”有看沒有懂的狀態”。後來才體認到原來大部分的音樂專業知識還是外國的資料會比較充足、所有當時國內的知識也都是從外國的原文書中所翻譯或是轉述而來的。
既然如此,我心想.. 「雖然我英文很爛,但日文還算可以吧.. 就從日文的相關知識開始學習起好了~」 也就是這樣我開始買了大量的日文專業書籍,不懂的單字就查字典,慢慢的那些書裡常見的專有名詞,也就比較看得懂了;查單字的次數也相對減少了許多。因為日文書中的所有音樂專有名詞都會翻譯成日文的唸法,因此減少了我許多英文拼音不會念的困擾。
慢慢的,我開始嘗試看英文的教學視頻,在看 Youtube 的時候開啟翻譯字幕,或是只要在室內我就會開著 Youtube 讓他自動播放列表中的影片。久了也就好像也聽得懂 6、7成了。同時也開始用 Mac 的字典 與 Google 翻譯來協助我查看一些英文的資料。強迫自己把一些關鍵的專有名詞的唸法與拼音字母記下來。
感謝你的閱讀與分享
說了那麼多.. 我想分享給大家一件事情:「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 」就像孫大偉說的:「重點不是你會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你的人生如何,都是你自己用鑿子和釘子一次次的雕塑出來的」
希望大家永遠都不要放棄學習這件事,即使你覺得自己的條件可能沒有別人那麼好。但並不代表你就一定辦不到!所以不管有多少人來信問我:『我完全不會任何樂器,可以上編曲課嗎?』、或是『我只會一點點的吉他,小時候學過幾個月的鋼琴… 』我都會回信給對方:『只要你真的想學、有決心堅持下去,那就歡迎你來,我會盡我所能的協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事情。』
你缺的永遠都不是現有的條件,而是一個開始!
Ps. 也許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聊聊… 為什麼沒有選擇出國念專業學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