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方法:如何幫旋律配上和弦?
當我們想好一段旋律後,接下來就是的任務就是要思考該配上什麼和弦了。雖然同樣一段旋律可以搭配的和弦有很多,但基本上還是從尋找旋律的根音開始..,接著再決定和弦的色彩(Major or Minor)與節奏..等等元素。
當我們想好一段旋律後,接下來就是的任務就是要思考該配上什麼和弦了。雖然同樣一段旋律可以搭配的和弦有很多,但基本上還是從尋找旋律的根音開始..,接著再決定和弦的色彩(Major or Minor)與節奏..等等元素。
如果你的音感還不錯,會彈吉他? 那也許 “吉他會是一項很好的創作工具”。試著將幾個和弦組合起來彈彈看,或許在腦海裡就會浮現不少好聽的旋律唷!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遇到一些學生覺得吉他教材很貴。為了省錢,學生會希望可以的話:“可不可以用影印的?” 或 “自己回家上網買…” 關於上述的選項,在這邊分享一些個人的想法與經驗。
在我們開始設定 I/O 之前,先簡單回顧一下在還沒有家用電腦之前,人們是怎麼製作音樂的(上圖)。在個人電腦還沒有普及以前,所有的樂器必須透過麥克風 》效果器 》在進入 Mixer 透過 Recorder 記錄下來。而現在的數位音樂(DTM:Desktop Music),則是以 ‘電腦運算‘ 來簡化原本 “傳統錄音’ 時所需的 “硬體設備” 與 “流程”。
昨天去看了岡崎倫典的演奏會,驚人的演奏技巧,讓坐在台下的我全身發麻。開場的第一首歌就充滿了震撼全場的氣勢,緊接著一連串的抒情歌曲,更讓台下的觀眾大飽耳福,不只跟著台上的演奏一同歌唱、拍手,在表演結束更是掌聲不斷且不停的喊叫「安可」。
很多人可能都會很直覺的:以為弦越粗張力越大,越難按弦。但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弦的張力取決於“有效弦距”的長度、弦與指板之間的間距,以及弦的直徑(粗細)…等。以上全部的因素加總的結果才是弦真正的張力。但如果弦與指板之間的間距越高,即使是同樣一把吉他,張力也會跟著提高;反之,當弦與指板之間的距離降低時,此時的張力便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