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曲
很多人可能都很好奇,一首歌曲是如何產生的?作曲跟編曲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如果想要創作音樂的話,有什麼事情是一定要懂得呢?當我們有這樣的念頭時,也許會想上網找看看有沒有什麼【作曲教材】或是【樂理入門】之類的書籍。但是事實上【創作音樂】並沒有一定的法則,每位音樂家的作曲習慣與方法都不同。有時候可能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分析某首歌的架構,但也許作曲者本身可能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去設計旋律甚至是編曲,只是將自己隨手彈彈唱唱的過程記錄下來而已。雖然“學習樂理”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音樂的架構,但事實上,不擅樂理卻寫出暢銷歌曲的人也是不少唷。
透過【彈奏】與【模仿】找出自己的作曲法
我們真的需要【文法】才能學習語言嗎?想看看,在我們都還小的時候,父母可曾正經八百的告訴我們【飯】是名詞、【吃】是動詞?而【飯】一定要擺在【吃】的後面而不是前面!(說起來還真是繞口..XD)
事實證明,即使再不了解文法的情況下,我們卻能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模仿,理解語言所代表的意義、並且表達我們的想法。同理可證,音樂也是一樣。創作與編曲是可以透過【體驗】與【模仿】來找出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以下我們試著簡單介紹一下旋律與和弦進行的編排過程,希望透過以下的範例可以讓大家對於作曲與編曲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Step.1 找出旋律所使用的音階 : 決定歌曲的Key
一般來說作曲的正常程序是先【製作旋律】> 然後【 配合旋律來安排和弦】接著漸漸的完成整首歌曲的【編曲】與【段落編排】。換而言之,”旋律”可以說是”作曲”這件事情的”起點”,同時也是作曲的【本質】。因此,在我們思考和弦進行之前,首先需要一段好聽的主旋律。
Step.2 找出該音階的七個調性和弦
當我們創作好旋律並找到適合自己的Key之後,就可以得到這首歌所用到的音階。再利用這個音階以三度堆疊的方式找出可以使用的三和弦 (Triad)。上圖以 C Major 音階為範例,分別找出以Do , Re , Mi , Fa , So , La , Si 為根音的七個和弦。
Step.3 將和弦進行分類 : Tonic / Sub-Dominant / Dominant
- 上圖:將7個調性和弦 (Diatonic chords) 進行分類成三組。I〔主和弦〕、IV〔下屬和弦〕、V〔屬和弦〕為主要的三和音,而其他同組的和弦則可當作〔替代和弦〕使用。